近期这期间,可真是欧洲车企的多事之秋。
前两天,特朗普祭出关税大棒,奥迪、大众、捷豹路虎等品牌决定中止向美国出口新车,其他品牌则伺机而动,筹备进行一场收益与销售量的双重博弈。
更早些时候,贵为一线豪华的BBA,也都在一场收益与销售量的博弈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停产基础知识级燃油车。
奔驰CTO正式对外宣布要停产奔驰A级,奥迪也宣布2026年停产奥迪A1和奥迪Q2,华晨宝马更是舍弃了全新1系和X2在中国进行国产的计划。
毫无疑问,这类背靠豪华品牌卖出高溢价的精品燃油小车,在全球车价上涨的背景之下,已经很难独善其身;更不需要说在新能源大势面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了。
不赚钱这一点,也体目前了BBA的2024财报里,各家净收益下跌都不少。
眼看靠品牌溢价躺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那唯一的出路,就只剩下一条:靠商品力卷起来!
今天,大家就来聊聊宝马在降本增效之余,采取的新动作。
01. 决战2026?
不了解还有无人记得,BBA在2023年的慕尼黑汽车展会上过去展示过一批期货。
彼时中国新能源汽车锋芒初显,正对着欧洲市场摩拳擦掌。BBA为了应付来自中国的角逐,需要亮出己方的技术储备,才能提振股东和用户的信心。
以宝马为例,带来的就是下面这台Neue Klasse的全新纯电定义车:
除去全新的设计风格以外,宝马还提到了全新构造、第六代 BMW eDrive电驱技术、更智能的人机交互、800V超充等技术,并表示量产车型会从2025年陆续问世。
到了2027年,更是要在全球推出超越40款新车!
不少业内人士在围观过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BBA的电动化商品,会在这两年开始发力。能否保有一战之力,就看目前了!
宝马集团的董事长齐普策更是如此评价:
“宝马有史以来最大、最前瞻的策略布局。新世代不止是一款车,更是BMW品牌在设计、技术、和理念上的重大飞跃。”
不难看出,宝马对新世代车型的看重已溢于言表,颇有种“新能源之争,成败在此一举”的感觉。
那样2年过去了,正式出货的时刻也马上到来。宝马的新车,到底还有没一战之力?
这就得细细盘一下宝马新世代车型的基石,宝马近期发布的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构造了。
02. 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构造
第一,这套电子电气构造有个独有些优势:延展性最强。
说白了,就是不论油车电车、氢燃料电池车,也不论轿车、SUV、跑车,全都可以用。
在具体配置功能上,宝马也拿出了自己对人机交互的深度考虑——BMW全景iDrive。
其中最明显、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仪表屏,以一个叫“视平线全景显示”的东西来替代,即前挡风玻璃下方一条黑色地区,上面除去显示导航、行车速度、续航等重点驾驶信息,还可以显示天气状况等自概念信息。
值得关注的是,宝马的视平线全景显示并非一块屏幕,更不是现在被广泛应用的HUD,而是通过超近距投影技术+专门的纳米涂层风挡玻璃来达成的投影图像。
这种宝马独家的革新技术,能让投影画面维持几乎与路面齐平,打造出一种3D引导成效,比HUD的呈现成效更高级。
除此之外,再配合上搭载主动触觉反馈技术的纵向双辐方向盘,与变成个平行四边形的中控屏、智能语音助手,宝马智能座舱的核心思想是让车内所有些功能都为驾驶员服务,尽可能眼不离前、手不离方向盘。
当然,要呈现如此的人机交互成效,意味着底层构造需要能保证语音、中控屏、方向盘等各端信号能迅速传递。
这体现为宝马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构造的另一闪光点:全新线束系统+高速数据传输的组合。与上一代相比,这一代线束系统降低了600米的布线,且重量减轻30%。
这就好比一张变得愈加高效、愈加四通发达的交通网,游走在汽车功能控制的每个端口,支撑着各项数据的传递。
而这张交通网也不止为人机交互做贡献,它其实是宝马整套电子电气构造的基础设施,通过它延伸出来的触角能触达的,是构造的四个“超级大脑”。
上文提到的全景iDrive就是四个“超级大脑”中的之一,剩下三个分别是汽车控制大脑、自动驾驶超级大脑、驾控超级大脑,它们一同组成了组成汽车功能运行的软件平台。
翻译一下,这就是宝马从燃油车年代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构造,向新能源年代“软件概念汽车”所需要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构造,而进行的转变。
此前,宝马的电动车总让人诟病是“油改电”,就是由于其基于油电共用平台塑造的。在旧的地基上修修补补,当然会遭到各种限制。
而宝马全新一代的电子电气构造则是基于今天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化需要高速发展塑造,集成算力提高超20倍,也就解除去“物理结构”上的封印。
类比到手机上,那就是一个功能机、一个智能机有什么区别。宝马等于一脚踏进了新年代的大门,难怪官方将它称之为“为宝马软件概念汽车的下一阶段奠定了基础”。
03. 够不够用?
确实,宝马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构造可以说提高巨大。
但那是对宝马自己、与全球市场而言;
在中国这片新能源汽车的沃土上,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构造,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仔细看宝马的四个“超级大脑”,实质就是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四域合一的翻版。
隔壁零跑的“四叶草”构造,也已经反向出口到欧洲友商Stellantis集团那里了:
这也就决定了,新年代的宝马,即使在电子电气构造、驾控、科技感打造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表现,但并没和燃油车年代一样,形成断代式领先。
到了拼商品力、拼价格的阶段,还是得放手架子跟中国Supply chain好好交际。
宝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一方面,宝马继续稳步推进“2026年开始在沈阳投产新世代车型”的进程,加深了与中国当地Supply chain的合作:
其次,宝马主动为中国买家做新世代车型的当地化适配。
3月宝马对外发布全新电子电气构造差不多两周后,就在北京研发中心举办了2025宝马中国革新日。
当天宝马方面专门给国内市场对齐了新世代车型的颗粒度,并且宣布了与阿里斑马智行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合作。
社长给大伙翻译一下,就是宝马新世代车型中强调“带来划年代智能交互体验”的智能座舱,将由中国当地语言大模型进行赋能;
大伙也不需要担忧德国车不懂中国用户,宝马直接给自己家里的车装上了一颗“中国心”。
再结合之前宝马与华为达成合作协议,宝马将深度适配鸿蒙生态,支持BMW数字钥匙、HUAWEI HiCar、My BMW应用软件等数字化服务......的消息:
可见宝马在行动方面,是真把中国当第二故乡去干的。
毕竟,对自己最大的单一市场,宝马在研发制造方面跟中国绑定得其实非常深。
宝马在中国的沈阳生产基地,是宝马集团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
其中2022年最新建成的里达工厂,从设计之初即以制造电动车为导向,在需要时可以将100%产能投入到电动车生产。
与之相比,在宝马德国老家、承担宝马首款新世代车型生产任务的慕尼黑工厂,到2027年才会完全转型为纯电动车生产基地。
除此之外,宝马在中国还有四个专注不同方向的研发基地,其中坐落于上海的Skylab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是德国以外唯一的相同种类机构。
甚至不负责任地预言一下,宝马可能也和某些欧洲友商一样,想借用坐落于中国的研发中心和先进产业链的优势,反哺我们的电动化和自动化转型。
写在最后
从2024年的财报数据来看,宝马确实需要加快转型的速度了。
几个主要数据:年营收收入1423.8亿欧元,同比下滑8.4%;息税前收益109.71亿欧元,同比下滑35.8%;利率从11%降低至7.7%。
具体到占宝马全球销售量29%的国内市场,营收317.86亿欧元,同比下滑22%。
可见国内市场,是决定宝马全年财报表现很重要的一环。
因而,新世代车型能否准时推出、又能否打动中国用户,就看上去格外要紧。
某种程度上说,宝马有点押宝的意思——
“2025年将成为宝马集团具备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大家今天拟定的策略将决定将来十年的成功。”
有此一念,宝马在2024年拿出91亿欧元的大手笔研发投入,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而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讲,被整个宝马集团视为重中之重的新世代车型,都需要成功。
下面,就看宝马会在上海汽车展会上,带来什么样的大动作了。